医疗是每个人的刚性需求,也是民生福祉之所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都在持续加大对医疗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人们的就医体验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智慧医疗是医疗信息化最新发展阶段的产物,是互联网医疗的演进,更是5G、云计算、大数据、AR/VR、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与医疗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结果。

12月2日,由中国太平主办、中华医学会提供学术支持的BEYOND智慧医疗论坛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主题会场C盛大开幕。


论坛伊始,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兼太平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拟任)吴松与中华医学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发表了开幕致辞。

中国太平作为金融央企,积极贯彻国家要求,顺应市场形势,大力推进医康养生态圈建设,全面构建支付有保险、服务有平台、照护有社区、看病有医院的医康养生态圈。

据吴松介绍,中国太平在医疗健康投资方面设立了太平医疗健康股权投资基金,选择成长性好、协同性强、收益满意的项目,全面构建支付有保险、服务有平台、照护有社区、看病有医院的医康养生态圈;在健康管理方面,中国太平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服务,在风控管理、医疗健康服务、保险创新等多个方面加强协同,积极统筹医院、医生、护工、药品、健康服务数据平台与健康管理系统,努力打造医养医药康养服务。在养老产业方面,中国太平轻重并举、轻重结合、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实现养老社区的全国布局。


作为中国医疗科技者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中华医学会自澳门回归以来一直关注和支持澳门的发展,积极发挥自身优质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健康丝路等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华医学会与澳门的医务界也保持长期的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和合作的渠道。

近期国家作出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重大决策部署,澳门将会迎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BEYOND国际科技博览会会紧跟国家战略,聚焦前沿科技,努力打造新平台,助力构建新业态,积极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李佳表示,“中华医学会也希望通过参与和支持此次盛会,为深度合作区的建设和澳门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澳门特别行政区卫生局组织暨电脑厅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职务主管韦文彦也在演讲中介绍了澳门智慧医疗发展概况:市民可以通过卫生局开发的手机App医院查看各区、各机构门诊服务以及各卫生中心非医院门诊/急诊的排队情况;如果市民选择到私家诊所看病,澳门政府也推出了相应的医疗补贴计划,2018年起,各大医院开始使用电子医疗券代替基本医疗券,符合资格的市民只要到参加计划的诊所使用身份证,就可以获得补贴。


中国医疗服务产业孕育了中国市场最大的结构性增长机会之一,与港澳之外的其他地区相比,大湾区的医疗卫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在约15000名香港医生中,其中只有159名医生通过CEPA注册在内地执业,这表明港澳医生进入大湾区还在发展初期。

刚刚开业的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钱朝南教授介绍了该院在打造医疗技术高地与医学人文高地方面的新实践:作为一家全新设立的医院,广州泰和肿瘤医院按照国内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标准及国际现代医疗机构标准进行建设,该院致力于将大湾区首个质子治疗技术平台打造成为广州地区高水平公立医院的公共平台,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医学发展。据了解,质子加速器于去年10月1日吊装完成,预计明年年中就可投入临床试验。

为大力推动肿瘤的预防,泰和肿瘤医院成立了预防医学中心;来自全球8个国家的优秀员工构成了泰和肿瘤医院的医疗团队;此外,泰和肿瘤医院也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光子设备、常规治疗设备、直线加速器以及伽马刀全部达到国际标准。


新风天域是中国领先的医疗服务行业投资与运营者,提供从综合性医疗到专科医院、肿瘤治疗到康复居家网络、保险服务的一系列服务。目前,新风天域旗下有26家医院、近200个诊所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服务近1000万个患者。这表明,港澳医生进入大湾区还处在初级阶段。

作为目前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大湾区也因为经济体量、人口基数及丰厚的医疗人才积累成为新风天域投资最大的市场:新风集团在目前香港拥有三个医疗中心,其在大湾区投资建设的两家亿元规模也远超北京、上海同级别医院规模。其中,新风天域投资30亿元建设的和睦家医院将于明年初在深圳市福田区开业;其在广州已开业的和睦家医院是首批进入“港澳医药协同”的医院之一。

新风天域(和睦家)首席执行官吴启楠认为,医疗旅游、共享医疗资源、创新药械将会是澳门的医药行业三大潜在发展方向。


“通过过去四五年的努力,泛生子完成了液体活检自主技术平台的研发,其已具备一定的国际领先的地位。”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思振介绍了液体活检技术在癌症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这项平台突破传统技术的限制,可以在一份血液里同时完成甲基化和突变的检测,极大提高了灵敏度;另一方面,该平台可以对一次建库的单个样本进行多达10次的检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控肿瘤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通过这两项技术突破,液体活检技术可以被广泛运用到癌症的早筛诊断和复发检测中。


中国大约有70万的重症心衰患者,但全国每年心脏移植的数量不到700例,这意味着1000份重症患者中只有一个可以得到心脏移植。曾有专家指出,“在植入性的医疗器械中,没有比人工心脏更复杂更困难的器械了。”

据了解,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研的人工心脏是中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人工心脏产品,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获得了短期和长期适应症的人工心脏产品。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旭介绍,未来,永仁心计划从国内和国外引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从心衰的预防、诊断、治疗等各个阶段打造一个心衰重症的器械平台。


随着内窥镜的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大量的取代了开放性手术,医疗机器人开始被很多医生青睐,骨科、神经外科乃至口腔科等多种医疗机器人已快速走向市场,进入医疗工作中。但与此同时,机器人手术的复杂性延长了医生的训练时间、降低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且手术机器人的大量应用也相应增加了医疗成本。

据真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宏斌介绍,真健康所聚焦的是能够让更多医生轻松掌握的普惠型微创手术机器人——经皮软组织穿刺机器人。在最近真健康与广州医大附属医院呼研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穿刺临床实验中,100多位进行肺、肝肾、胰腺等重要器官穿刺的患者没有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且所有穿刺都100%到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培军发布了《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报告从政、产、学、研、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发展趋势,中国医学影像AI教育仍处于探索与尝试时期。他预测,未来中国医学影像产业化将更加落地、交融、开放、联合。


澳门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张康分享了澳门科技大学和科大附属医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与医学大健康等场景的精准诊疗的应用:2018年,澳门科技大学首次使用迁移学习的算法实现了三种类型影像学数据和眼底等疾病的智能分类,并让模型可解释;之后,科大基于11.5万多张视网膜眼底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结合人目学与体征和面部特征数据开发了一个检测慢性肾病和II型糖尿病发病率,评估病情进展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准确率高达85%~93%。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范玉华则分享了数字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临床评估中的应用:在定量研究方面,中山大学在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共同研究中通过眼底照相、AI辅助诊断、影响分析等技术定量化影射大脑中白质的缺血状态、预测缺血部位的信号以及未来发生痴呆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定量手段难以发挥作用的腔隙性梗死等场景中,中山大学与一位加拿大的学者共同研发了一个用来评估步态的仪器AmbuloSono,可用于训练、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


“梳理国内众多智慧医院的建设,其着眼点不外乎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方面,而智慧实验室的建设是在整个医院智慧医院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但它又有别于整个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的主要内容。”福建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检验医学分会常委欧启水围绕着智慧实验室建设的各个要素和要点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实验室设计最初应充分考虑空间大小与功能分区,与智慧化所配套的内部空间分割、环境、安防系统、能源系统等。智慧实验室应具备在检验前进行检验项目的智能推荐和相关提示、实现机器化的自动标本采集与运送、识别实验室危险品仓库与新冠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及报警等职能。